静脉输液第一步,如何正确选择留置针?
发布日期:2018-09-20 作者: 点击:
新《标准》建议:血管通路装置选择的首要目标是选择伤害小的装置。建议制定通路的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外周静脉的保护,选择可以适用于治疗方案和满足患者需要的小规格的外周导管。
针对大多数治疗应考虑 20~24 G 的导管,新生儿、儿童及老人应考虑使用 22~24 G 的导管,需要快速输血时考虑更大规格的导管。
除了选择相对小规格的留置针,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厂家留置针材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理由:留置针作为异物,会对静脉造成刺激,终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如果留置针的材质比较硬,留置期间针眼常常会发生渗血。如果留置针在进入血管后会软化,这样软管在血管里面呈漂浮状态,将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和损伤,从而减少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避免职业暴露:选择密闭式一体式留置针
血液暴露导致的职业暴露风险不可小视。有研究显示,职业暴露导致了 80%~90% 医护人员的血源性感染;针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与乙肝病毒感染年龄成负相关,因此,儿童群体的血源性传染疾病不容小觑。
为了减少血液暴露与针刺伤的发生,INS 早就倡导「钢针零容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还是一次性头皮钢针穿刺留置针的肝素帽或者直接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
新《标准》建议:考虑所有附件装置可能存在污染,多一次连接,多一道风险。
密闭式留置针有助于减少穿刺和连接过程中的血液暴露,减少开放式留置针对患儿连接处回血导致的污染和感染;
带有防针刺伤保护装置的留置针可以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同时无针连接可以减少患儿输液过程中钢针脱落划伤患儿的风险;
360°输液安全是指保障患儿和护士的双重安全。从普通型到安全型减少针刺伤,从开放型到密闭型减少血液暴露,外周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只为同时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需要。多一道连接多一道感染的风险,避免职业暴露,推荐使用密闭式一体式留置针。
关注特殊群体:避免塑化剂危害
临床医务人员还应关注塑化剂对新生儿、青春期前男性、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的可致畸毒性,同时塑化剂会与输注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改变,因此远离塑化剂,也成为了国内外静脉输液的发展方向。
标准指出:脂肪性乳剂溶液,如静脉脂肪性乳剂或全营养混合液,应该使用不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给药装置。DEHP 有亲脂性,可萃取到脂溶液中,常用于聚氯乙烯给药装置和容器。DEHP 有一定毒性,有研究表明脂溶液中 DEHP 含量过高会产生危害,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儿童和长期需要家庭护理的患者。
备注:聚氯乙烯 (PVC) 是一种多组分的塑料,具有一定的硬度,用它制作医疗器械时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来增加其柔韧性,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巳酯 (DEHP) 是常用的增塑剂。DEHP 与 PVC 的结合不是一种化学结合,而是物理结合,因此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与之接触的介质中。
CFDA 规定,以 DEHP 增塑的聚氯乙烯 (PVC) 作为原料的产品,产品说明书中应有以下的内容:
1.明确标识该产品含有 DEHP;
2.警示信息写明以下内容:DEHP 相关的毒性;本产品不宜贮存和输注脂肪乳等脂溶性液体和药物;新生儿、青春期的男性、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宜使用本产品输注药物。
提醒:儿科作为特殊人群,医护人员应重视塑化剂的危害及对使用含塑化剂产品的知情告知。为避免塑化剂危害,可以选择更加安全的医用等级的聚氨酯材质。